首页 > 即时动态 > 上海明珠美术馆“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展览夏日登场 “长效设计”理念上海首个大型展览

上海明珠美术馆“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展览夏日登场 “长效设计”理念上海首个大型展览

  上海明珠美术馆“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展览夏日登场

  “长效设计”理念上海首个大型展览

  “未来是新的,过去也是新的。”(柳宗悦)上海明珠美术馆非常荣幸于2022年7月3日至11月6日,举办“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展览。作为“长效设计”理念在上海的首个大型展览,此次以9个单元600余件展品,全面系统地介绍设计活动家长冈贤明独特鲜明的设计思考与多领域实践,不仅囊括“长效设计”在日本的丰硕成果,深入地域特色物产传统与现代风貌,还特别策划了“回声:本土设计师的探索”单元,甄选呈现10位中国设计师与品牌各具特色的长效设计探索,包括(按音序排列):碧山工销社、engraft、klee klee、宋悠洋(PEELSPHERE®)、吴滨(未墨)、杨韬(涩品®)、祎设计、易洪波(夏木织物)、张雷 & Christoph John & Jovana Zhang(品物流形PINWU)、张娜(再造衣银行)。

  上海明珠美术馆馆长、展览总策划李丹丹博士表示:“在今天,文创产业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对环境的尊重业已在社会各界达成广泛共识的大背景下,或许,有关设计的思考可以比简单的囿于一品一物的产品设计,仅关心销量与利润指标的商品设计走得更远一些。设计可以成为一种带有人文属性又切实具体的工具和方法,深入链接与撬动多元领域,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明珠美术馆“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展览现场

  明珠美术馆希冀以新视角启迪另一种思考,在其构建的场域中持续生发“氧气”,引发各行各业人士共同探讨人与物、设计与生活、地域文化与可持续发展、商业与人文等与当下境况息息相关的诸多议题,以艺术与设计点亮美好生活,助力构筑未来创新生态体系,为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添砖加瓦。

  “不新做”的“另一种设计”

  重新感受“惜物”与“长情”

  “设计正在回归自然,就如万物终将回归大地那样……由此衍生而来的便是一种更加贴近自然的设计——Long Life Design,我们称之为‘长效设计’。”

  ——长冈贤明

  上海明珠美术馆“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展览现场

  “长效设计”理念由日本设计活动家长冈贤明提出,他说“我们应该以爱惜之心对待物品,并了解经得起长久使用的物品其价值所在。”在上海明珠美术馆馆长、展览总策划李丹丹博士看来:“‘长效设计’令设计之物拥有了时间和情感的维度。这是一种对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的重新思考,试图对‘如何获得真正幸福的生活’的一种发问,并用调研、展览、商业、出版等长期项目探索与分享。”尤其在此时此地,本次展览的举办有了新的语境:不止于“可持续设计”,大家将有机会重新审视“一器一物”“一蔬一饭”,重新发觉“地域设计”的魅力,重新感受“惜物”与“长情”,并了解很多新鲜而具体的观念与方法。

  上海明珠美术馆“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展览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陈列也贯彻了“长效设计”理念,没有制造道具,而是使用了水箱这样一种已有且易得的媒介,灌水后具有一定的份量,既可以实现承载数百件展品的功能性,也能变身为观众坐下观看影像纪录片或小憩片刻的座椅,同时保持了明珠美术馆空间安藤忠雄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

  在各地的D&DEPARTMENT店铺销售的当地的长效设计品

  何谓长效设计?

  长效设计,关心环绕物品的设计环境,强调长期制造与使用,不局限于产品本身的形状与颜色,生产过程以及销售方式等相关环节的设计均包含其中,只有满足所有条件,才能孕育出常年生产、被不断使用的长效产品。

  D&DEPARTMENT全店共通的长效设计

  D&DEPARTMENT遵循以下5个标准进行选品

  1.了解 ‐ 了解生产者。

  去到车间与生产者们聊天,了解产品的制造工序、生产过程中的种种艰辛与讲究,再把这些信息告诉购买者和使用者。若能得知生产背后的故事,用时便会懂得爱惜。

  2.使用 ‐ 自己先试用。

  在给客人推荐产品之前,自己得先试用。很多产品看起来设计厉害,却并不实用,使用时问题频出。试用的目的就是要发现这些问题,并将感受向厂家反馈。

  3.二次交易 ‐ 选择可以被再次销售的产品。

  预估一件全新的商品能否在五年后被转手出售、再次被他人购买,也是选品的一个标准。如若依赖于流行、容易被更新淘汰,某个零部件坏掉后就无法使用的产品,是不会被选中的。

  4.修理 ‐ 售卖修理之后还能继续使用的产品。

  “商品经过修理还可继续使用”,尽量告诉客人这样的优点。不能修理的产品无法入选。另需了解清楚生产厂家是否提供商品修理的售后服务,只换不修同样不符合标准。

  5.持续 ‐ 生产厂家有没有持续生产下去的想法。

  确定生产厂家是否心怀爱意,会持续地生产、改进产品。如果生产者没有和使用者怀抱着同样的心情,也不能通过长效设计的选品。

  9个单元600余件设计佳品

  深入地域特色物产传统与现代风貌

  作为“长效设计”理念在上海的首个大型展览,此次明珠美术馆举办的“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展览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设计活动家长冈贤明独特鲜明的设计思考与多领域实践。

  “60VISION”单元在上海明珠美术馆“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展览现场

  KARIMOKU黑色大堂单人沙发

  这把沙发椅自1968年推出后一直生产至今,是KARIMOKU回归原点之作。KARIMOKU是第一家加入60VISION计划的公司,如今也向日本以外的地区出售商品。

  步入明珠美术馆展厅,首先看到的是“60VISION”(长效设计企业的初心)单元,重新复刻包装20世纪60年代保有初心与自身特色、具有持久生命力的设计品,将其再次投入市场,以此连接经典与当下。

  “d47 MUSEUM”(长效设计美术馆)以“日本47个都道府县的美术馆”为定位,定期举办主题展览,均一展现地域设计、风物特色等,此次本单元再现了d47美术馆的两个主题展:“虔诚的设计展”与“日本47人工艺展”。

  “d47 MUSEUM:虔诚的设计展”单元在上海明珠美术馆“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展览现场

  宫城:钴蓝色羊毛针织衫 / 气仙沼Knitting / 三国万里子

  这是在东日本大地震后启动的地震支援项目。MM01完全采用定制形式,在商品完成之前的几个月里,会通过邮件告知毛衣的编织情况。通过商品附带的肖像画卡片,就能知道毛衣出自谁人之手。

  岐阜:paper moon PM02、PM03 / 浅野商店 / 内田繁(内田设计研究所)

  把月光赠予相遇之人。这家制作岐阜灯笼的老店的历史已逾百年。这是他们基于传统技术设计的照明器具,过去的优雅与细腻在其中得以延续。让灯笼独有的自然外形出现在日常的生活空间,为人们带来质感柔和的光线。

  其中“虔诚的设计展”选取4组不同地域出产的富有情感温度的手工制品,试图探寻“为那个真实存在的人而设计”的物品的独特之处。

  “d47 MUSEUM:日本47人工艺展”单元在上海明珠美术馆“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展览现场

  本单元开始处以独立展台集中呈现47个展台的空间分布模型

  宫城:村山耕二,玻璃

  将当地的河沙熔化,制成了“仙台玻璃”等材料。

  秋田:田村一,陶瓷

  以当地丰富的大自然为灵感,用陶土制作器物。

  山口:原田和明,木工

  制作自动机械人偶。在英国学习现代工艺后,回到故乡山口县,开设自己的工作室。

  “日本47人工艺展”从日本47个都道府县各选出一名工艺作家,用47个展台分别展示他们充满朝气与感性的作品。这些当代手工艺者以各自生活的土地上的风土历史为背景,在自身的创造性与社会的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点,通过器物表达自我。

  “NIPPON VISION”单元在上海明珠美术馆“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展览现场

  来自富山的神秘演化

  右为原型:4寸轮灯 / 二上

  左为新设计:开瓶器(日食、粋、新月) / FUTAGAMI / 设计师:大治将典(Oji & Design)

  FUTAGAMI是二上和设计师大治将典共同打造的黄铜生活用品品牌,通过保留“铸肌”(铸造完成尚未加工时的表面),让过去看似理所当然的抛光处理萌生新的价值。

  “NIPPON VISION”(长效设计的地域文化)是“60VISION”的地域物产版本。从那片土地诞生且经过手工艺者世代传承的当地特色手工艺,被称之为“地域设计”。而在传承中加入现代设计的元素,便造就了新时代的产物。本单元对照展示“传统工艺品的原点”以及“经过重新设计再次诞生的新物产”,以此呈现当今不同地域“物产设计”的风貌,思考造物的未来。

  “d design travel”单元在上海明珠美术馆“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展览现场

  北海道

  高桥工艺:KAMI木杯S、KAMI木杯M

  “高桥工艺”木工所位于木匠之城旭川市。他们以北海道产的刺楸木为原料,用手动操作的车床对木材逐一切割。

  第一橡胶:第一橡胶长靴

  第一橡胶创立于小樽。产品多使用从橡胶树上采集而来的天然橡胶。

  株式会社小原:CO-UP GUARANA

  北海道的“可乐”,以本地土豆作为辅料。瓶身设计的灵感来自京都的舞伎。

  山形

  坂本大三郎:山之扑克、《山中修行笔记》

  这是坂本大三郎的作品。他主要在山形县活动,除插画师以外,还是一位山中修行者。

  群马

  吉田达摩店:黑色缘起达摩7号

  这是来自日本著名的达摩不倒翁产地群马县高崎市的“高崎达摩”。颜色和设计均可另行定制。

  嬬恋村:卷心菜插画海报

  卷心菜是群马县的名特产,如今也被用于各种宣传活动。这张海报还登上了《d设计之旅:群马》的封面。

  水箱为座椅的观影区,可了解《d 设计之旅》寻找地方特色风土的趣味旅程

  “d design travel”(体验长效设计之旅)单元聚焦长冈贤明于2009年创办的旅游杂志《d 设计之旅》(d design travel)。这一系列旅游指南用设计的眼光探寻日本47个都道府县的独特个性和风土魅力,以敏锐观察发现其中的美好设计,通过旅行重新认识这片土地,“一县一册”,如今已出版29本。现场29个展台同步展出各地在采编过程中所被发现投入使用且当地特有的工具、日用品、手工艺品等。中文版《d设计之旅》已于2018年5月起陆续推出,中国版《d设计之旅:黄山》计划于2023年出版。

  “DESIGN RECYCLE”单元在上海明珠美术馆“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展览现场

  “DESIGN RECYCLE”(长效设计的循环再利用)单元,以堆积如山的旧衣物与排列整理的彩色服装,对照展现对那些可以穿着却被丢弃的旧衣服的设计再造,通过赋予织物新的流行元素,使之重新成为人们的心头好。

  “d食味研究所”单元在上海明珠美术馆“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展览现场

  左为观影区,右为爱知定食模型

  “d食味研究所”(品味长效设计)里,6组定食模型真实还原六地特色饮食,来自D&DEPARTMENT设立的能够品尝到日本47个地方风味的食堂。使用当地收获的食材制成美味的料理,传达地域文化与节气风物,共同探讨、打造可持续的健康饮食文化,亦是长效设计之一。现场还可观看d47食堂找寻地域风味的影像纪录片。

  10位中国设计师与品牌全新探索

  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

  “回声:本土设计师的探索”单元在上海明珠美术馆“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展览现场

  “长盛不衰的产品中蕴含着人的温度。”以“可持续”为出发原点,近年来中国设计领域亦不断展现出令人赞叹的创造力和活力。本次展览特别策划了“回声:本土设计师的探索”单元,包括以下10位中国设计师与品牌的探索创作(按音序排列):碧山工销社、engraft、klee klee、宋悠洋(PEELSPHERE®)、吴滨(未墨)、杨韬(涩品®)、祎设计、易洪波(夏木织物)、张雷 & Christoph John & Jovana Zhang(品物流形PINWU)、张娜(再造衣银行)。

  左为PEELSPHERE®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右为engraft(嫁接)生物塑料餐具套装

  左为祎设计陶瓷再生瓷面桌,右为吴滨创作的游山记装置局部

  从百工造物的贯行实践,到民族特色的传承推广,从对传统材料的唤醒、复兴与革新,到对废旧材料的改造、循环与融合,甚至是解构颠覆、重新创作材料器物,这些本土设计师们通过多样化的思考与实践积极探索着可持续设计的方法、可能性与想象边界。他们对传统技艺生命力的挖掘、对自然循环法则的虔敬,以及对器物内在蕴含情感的珍重,构成了本土力量对长效设计的嘹亮回声,并将对中国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

  10位设计师与品牌详细介绍请见文末附录

  明珠美术馆与光的空间持续关注可持续发展

  发掘本土与国际文创力量

  扎根于国际化“设计之都”上海,明珠美术馆从2017年开馆以来,以“艺术点亮生活”为主旨,通过“全链接”的工作方式,汇聚全球一流的艺术与创意资源,以“打造无墙的美术馆与流动的艺术学院”为理想,用艺术、文化、创意及开放的跨领域合作态度为城市赋能。作为上海明珠美术馆的文创平台,“艺术生活实验室LAb”持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Re-”的再生力量广泛跨界合作。“Re-”代表了“再创造”“再利用”等多重含义,不仅包含了对材料的创造性循环使用,更延伸至工作方式等多方面,创新构建艺术与生活的多维度联结。

  “艺术生活实验室LAb”现场

  本次展览期间,“艺术生活实验室LAb”和D&DEPARTMENT店铺、参展的中国设计师与品牌携手,选取体现“长效设计”理念的经典长销设计品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长效设计品,挖掘世界的与本土的生活好物,拓展视野,激发交流。观众可在观展结束后于展厅尾声处的实体店现场购买,通过使用亲身感受长效设计。而走出展厅,步入7楼新华文创·光的空间,将会看到更多与长效设计、地域设计、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的书籍,进一步沉浸式深入体验。

  明珠美术馆专为本次展览设计的儿童互动手册,在展厅入口处可免费领取

  此外,明珠美术馆在展览期间还将举办专题讲座、论坛、工作坊等丰富活动,邀请策展人、参展设计师,以及跨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等,共同参与到从“长效设计”展开的跨界讨论中来,推动艺术、设计、商业、科技、媒体等领域的共识与交流。希望藉由此次展览,不仅为设计、艺术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新视角,同时能够触发各行各业人士的思考、探索与实践,发掘本土创意力量,挖掘土地的本质走向世界,共建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上海明珠美术馆

  上海明珠美术馆是一座面向21世纪的美术馆,由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与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合作创建,由国际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是一家独特的与生活态紧密连结“有书店的美术馆”。明珠美术馆旨在“以艺术点亮生活”,拥有独立的研究、创意与执行团队,工作涉及展览、公共教育、出版等多元领域,开创了名为“艺术生活实验室(LAb)”的文创平台品牌,通过“全链接”的工作方式,汇聚全球一流艺术与创意资源,以“打造无墙的美术馆与流动的艺术学院”为理想,用艺术、文化、创意及开放的跨领域合作态度为城市赋能。

  展览信息

  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

  展览日期:2022年7月3日—11月6日

  展览地点:明珠美术馆(上海市吴中路1588号爱琴海购物公园8楼)

  参观时间:每周一闭馆;

  周二至周四10:00-19:00(18:00停止入场);

  周五至周日10:00-22:00(21:00停止入场)

  出品人:李爽

  总策划:李丹丹

  策展人:长冈贤明、左靖

  主办: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

  承办:明珠美术馆

  协办:左靖工作室、D&DEPARTMENT

  特别支持: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鸣谢: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回声:本土设计师的探索”单元参展设计师/品牌(按音序排列):碧山工销社、engraft、klee klee、宋悠洋(PEELSPHERE®)、吴滨(未墨)、杨韬(涩品®)、祎设计、易洪波(夏木织物)、张雷 & Christoph John & Jovana Zhang(品物流形PINWU)、张娜(再造衣银行)

  空间设计:小大建筑设计事务所

  平面设计:PAY2PLAY

  票务信息

  网络&现场购票:80元/人、150元/双人(发售期2022.07.03-2022.11.06,展期通用)

  亲子套票:90元/双人(限一位成人与一位本科及以下学生同时入场,展期通用)

  儿童观展:一位持票成人可免费携一位身高1.2米及以下的儿童观展

  学生/老人票:45元/人,学生可凭本人学生证(本科及以下),65岁以上老人凭本人证件可享,请于展览现场购买

  免费观展:医护人员、军人、消防员、残障人士凭本人证件可享

  温馨提示:因防疫需求,请提前预约观展,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预约观展指南

  Step 1:提前线上预约观展

  开馆期间,明珠美术馆采取实名制预约(暂不开放团队预约),请您合理规划行程,在购票后提前通过“文旅一码游”小程序预约观展场次。一人一日仅限预约一次,如当日预约人数已满,请选择其他时间。

  扫码预约

  Step 2:入馆出示预约记录+“四码”必检管理(场所码、随申码、行程卡、核酸检测信息)

  1)观展当日请于入口处扫描明珠美术馆场所码,出示行程卡、健康码,需持有绿码、72小时内(以采样时间为准)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且现场测量体温无异常(低于37.3摄氏度)方可入馆。已预约且购票的观众点击场所码左下角的访客登记出示预约记录,即可凭预约码换取纸质票入场。

  2)对于无智能手机的观众(包括老年人和儿童),将采取登记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或同行家庭成员出示“亲属随申码”等措施,进行人工服务引导。

  3)参观时请全程佩戴好口罩,建议错峰观展,避免人群密集,积极配合政府要求疫情防控工作,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4)如有预约观展疑问,欢迎微信留言或致电美术馆票台电话021- 61135963。

  明珠美术馆官方微信二维码

  附录(更多素材)

  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

  2022.7.3-11.6

  上海明珠美术馆

  “长效设计”理念上海首个大型展览

  “不新做”的“另一种设计”

  9个单元600余件设计佳品

  日本47个都道府县设计巡游

  10位中国设计师与品牌全新探索

  深入地域特色物产传统与现代风貌

  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与长销经典的秘密

  长冈贤明与长效设计

  长冈贤明,设计活动家、京都造形艺术大学教授、武藏野美术大学客座教授。1965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成长于爱知县。1990年任职日本设计中心,隔年参与原研哉的“日本设计中心——原设计研究所”设立。1997年退社之后独立,以“长效设计”(Long Life Design)为关注核心,寻找下一个世代的设计可能性。独立之前,长冈贤明从事平面设计工作,期间他不断思考着“何谓正确的设计”,后来发现身边有许多历经多年仍旧持续生产的产品,这样经过了时间考验、历久不衰的长寿设计品,似乎就能够回答“何谓正确的设计”。对他而言,“长效设计”即是所谓正确的设计。

  有别于只注重物品的形状与设计,长冈贤明提出的“长效设计”概念涵盖环绕物品的设计环境,更关心设计物周边与上下游,包含产业、生活方式。因此在设计物本身之外的制作与贩售等,都强调以长期制造与使用为前提。他并不大刀阔斧开发新设计,而是挖掘世界上与日本各地存在已久的经典设计,致力于以设计的观点找寻地方的个性,并以各种方式编辑与呈现。长冈贤明不自称设计师,而是“设计活动家”。他说:“我希望能找到‘不新做’的‘另一种设计’,它不为流行而诞生,也无须成为众人的焦点,只要能慢慢地传播开来就好。”

  长冈贤明从核心概念“长效设计”出发,在2000年展开融设计与环保为一体的新业务“D&DEPARTMENT PROJECT”,创办二手设计品甄选店 D&DEPARTMENT,发掘旧物的价值和利用空间,希望通过“正确设计的生活用品”,能让更多人去思考好设计商品的价值。作为传达长效设计理念的场所,同时在店内附设咖啡厅或食堂(d食堂),藉饮食传递地方特色。之后,他以日本47个都道府县为架构,梳理各地的独特地域性以及长存当地的设计:2009年开始刊行以设计视角介绍日本各县的旅行指南《d设计之旅》(d design travel),每期以一个地域为主题;2012年在东京涩谷创立d47,是“美术馆(d47 MUSEUM)、食堂(d47食堂)、商店(d47 design travel store)”合一的复合空间,展示并贩售具有地方魅力的设计产品、风土料理等。此外,还举办与长效设计的地方性有关的各种学习活动(d school)。他所率领的D&DEPARTMENT团队,从销售、饮食、展览、出版、观光、学习交流等多元角度探索地方的本质,重新审视、推介地方特色和真正可持续且符合各地域环境的长效设计。

  长冈贤明(Nagaoka Kenmei)

  设计活动家、京都造形艺术大学教授、武藏野美术大学客座教授。1965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曾任职于日本设计中心原设计研究所。2000年,作为“长效设计”(Long Life Design)概念的创始人,在东京开展融设计与环保为一体的新业务D&DEPARTMENT PROJECT,创办二手设计品甄选店 D&DEPARTMENT,发掘旧物的价值和利用空间。2009年,开始刊行以设计视角介绍日本各县的旅行指南《d设计之旅》。2012年,策划日本首家地域设计美术馆“d47 MUSEUM”,以日本47个都道府县的当地特色为常设展。通过展览、销售、出版、观光等方式,重新审视、推介日本的地方特色和真正可持续且符合各地域环境的长效设计。主要著作有《另一种设计:长冈贤明的工作》《长冈贤明的思考》《D&DEPARTMENT开店术》《成为经典:长销的秘密》等。

  2019年,长冈贤明为长效设计下了以下四个定义

  1、扎根:于土地扎根,让属于在地的东西自然成长,而非将外地的东西唐突的进行移植。

  2、健康健壮:让所有事物能够共荣共存,并具可持续性的发展。例如健康的设计、健康的商业、健康的观光。

  3、伙伴:明确知道谁是伙伴。有别于大量制造、大量卖给不知道是谁的消费者,而是谨慎看待每一段关系,让伙伴间的关系性能够更丰富。

  4、历史:知道过去、理解当下、预想未来。和过去的历史联系,便能够感受当下,并能够开始寻找面对当下问题的回答。

  9个单元600余件设计佳品

  1.60VISION:长效设计企业的初心

  2.d47 MUSEUM:长效设计美术馆(虔诚的设计展+日本47人工艺展)

  3.NIPPON VISION:长效设计的地域文化

  4.d design travel:体验长效设计之旅

  5.DESIGN RECYCLE:长效设计的循环再利用

  6.d食味研究所:品味长效设计

  7.回声:本土设计师的探索

  8.D&DEPARTMENT店铺:长效设计的提案与销售

  9.d SCHOOL:学习长效设计

  “回声:本土设计师的探索”

  参展设计师/品牌(按音序排列)

  碧山工销社

  碧山工销社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镇碧山村,原址为建于1964年的村供销社。受到长冈贤明和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创始人北川富朗的启发,致力于乡村工作的碧山工销社创始人左靖和联合创始人王勇于2017年初将碧山工销社改造为拥有出版、展览、零售、餐饮、住宿、驻村、手工艺体验等多项内容的综合文化空间,并包含有D&DEPARTMENT中国首家合作店。

  碧山工销社以“百工十条”(良品良工、百工习得、地域印记、日用之道、传统家园、当代美学、城乡联结、社区服务、环境友好、公平贸易)为理念,以碧山村为起点,努力探索立足于中国本乡本土的百工复兴之路,并逐渐完善一整套城乡互动的方法和体系,努力构建一个互哺型的城乡共同体。

  engraft

  “一次性”的再思考

  从感官入手,每一种材料都值得被珍视

  engraft(嫁接)是一组由PLA(聚乳酸)制成的餐具,这种材料来源于甘蔗、玉米、木薯等植物,通过糖化、发酵等工艺合成,废弃后在工业堆肥条件下可以完全生物降解。

  为了揭示材料的来源,每件餐具一半是人造物的形状,另一半长得像真实的植物,两者之间呈颜色的渐变和形态的融合。餐叉与芹菜茎、餐勺与洋蓟片、餐刀与菠萝叶、看似天马行空的组合,实则考虑到植物的形状、味觉联想都能与餐具的功能和用餐体验相匹配。

  尽管这组餐具保留了植物不对称的形态,却能满足工业制品均匀和易于堆叠的要求。它们耐温达90℃,且得益于双色注塑工艺,使用过程中不会有色素释出,是一组轻量、耐用、安全、满足日常需要的餐具。

  常常有人问道:这是一次性餐具吗?这恰恰是设计师留给消费者思考的问题。我们能否解除塑料制品“一次性”的标签,像对待其他物品一样,尽量长久地使用它们呢?

  aze naze

  “naze naze”来自独龙语“naze naze brao”——慢慢织布。2015年,klee klee的设计团队与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一起拜访了生活在中缅边境的独龙族村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naze naze独龙族”项目正式启动。

  独龙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分布于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以及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他们使用的独龙语于历史上原无文字,主要以刻木、结绳的方式记事与传递信息。独龙毯是独龙族的特有民族织物,图案以彩色条纹为主,手工腰机织成,古时有“日为衣,夜做被”之用。 

  aze naze项目通过与当地妇女的持续协作,发掘当地文化内涵和保护当地民族特性,通过署名化的生产方式开发集合民族特色与现代都市审美的独龙毯产品,保留并延续了日渐消失的手工纺织传统。naze naze希望延续当地手工纺织传统的同时,通过织物连接乡村与城市,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这也是naze naze图形标识中的手语想要传达的意思:联接。

  宋悠洋(PEELSPHERE®)

  自柏林求学时起,宋悠洋就发现在市面上无法找到一款完全生物可降解的材料来辅助自己的设计,对于可持续材料的探索使她将目光聚焦到了有“好看的肌理、精致的触感和好闻的味道”的水果皮上。她与工作室的伙伴们一起实验,把香蕉皮“变废为宝”,通过高分子技术和自己设计的制作工艺,最终得到了一款保留了水果的香气与质感的全新防水材料,PEELSPHERE®。它可以被天然染料染色,刺绣、编织或缝制成各式各样的产品。

  作为一种百分百可循环利用的生物可降解材料,PEELSPHERE®通过观察和开发植物的可再生性,专注于水果废料与海藻的潜能,重新定义了材料与可持续之间的关系;通过回收,重新设计,重新使用,PEELSPHERE®实现了闭环的循环设计,并被转化为美学与高性能并重的环保可降解生物材料,为皮革和合成皮革提供了理想替代品。PEELSPHERE®取自自然,也可以回归于自然。

  吴滨(未墨)

  未墨在留白意蕴中触达深邃无边的岁月留痕,用琢刻的美学审视时光,用时光的刻度丈量生活,用生活的姿态赋能设计。通过追溯长存于时光的理性,塑造蕴涵岁月深度、包罗万象、多元艺术的生活方式。

  东方美学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依存于时代的限制,边几设计灵感源于书法的笔势与行气,将汉字行间布局的抽象结构,拆分重塑为具象的几何,既表达了书法汉字的直观达意,又拥有着东方美学的纵深意象。这是感性与理性的重叠思考,也是一次无界的艺术化生活方式探索。

  革新材料艺术地运用于设计,是吴滨一直以来研究的课题。《游山记》提取自《早春图》意境及其卷云皴技法,以纸为主材表达山水意境,尝试着运用实的建筑构件,在一个相对实的限定空间,消隐空间边界感,表达出东方无边幻象和更丰富的美学内涵,探索如何跟我们的空间或者建筑实体的设计之间形成一种启发。

  杨韬(涩品®️) 

  “涩品®️黄酒解冻计划”是由设计师杨韬发起的一场旨在重新诠释、唤醒黄酒认知的多元运动。它试图以当代的方式诠释一种古老的酿酒与品饮体系,调和酒精、味觉与视觉的情绪差异,进而以恰当的方式触达当代人的味觉与感官体验、进入大众认知中“或许不属于黄酒”的饮用场景。

  项目从2016年起持续至今。杨韬带领团队围绕福建红曲黄酒新生问题展开实验和实践,包括:福建红曲系统性田野调查,红曲黄酒酿造技术实践、饮用方式改造、观念艺术计划、产品生产、项目商业性实践等。

  酒精与人的关系始终令人着迷。涩品®️将酒作为一种设计与表达媒介,将收集来的福建红曲逐一分析、复合,设计红曲、糯米与水的比例,调和酒精、气味与视觉的情绪差异,继而勾连声音、影像、器物乃至观念艺术。十四五度的酒体如同一种触媒或药引,在微醺中催发出一系列沟通感观的、多元的酿制,继而演变出无限可能。

  祎设计

  自2015年起,祎设计发现在每个设计工作室的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瑕疵品不能采用;在景德镇这个千年瓷都,陶瓷生产过程中三到五成的报废率习以为常。作为陶瓷产业不可降解的附属品,中国每年产生1800万吨陶瓷废品。于是,祎设计开始建立自己的研发实验室和小型制造工厂,将解决陶瓷废物管理问题,并生产可用于建筑、艺术和商业产品的绿色、可持续、循环产品作为使命。以减少世界上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并在中国和全世界推广陶瓷的回收再生利用。

  此次展览中的陶瓷再生瓷面桌的桌面部分采用了高达90%回收废料的瓷砖,生产过程中做到了零浪费和循环利用。这也是祎设计所希望做到的“We start when you finish”。

  易洪波(夏木织物)

  夏木织物于2013年推出,是一个专注于手工织物的设计品牌,致力于以现代、独立、专注的精神,复兴“浏阳夏布”等传统手工织物。

  用苎麻织造的布,如今都叫夏布,这是中国原产的一种植物纤维,最早在周代时就被用来绩纱造布。然而,在明代的衣料革命中棉布全面取代了麻布,原本的麻类布料变成了只在夏天穿着的“夏布”。浏阳以其适宜苎麻种植的地质环境、特有的苎麻品种、用浏阳河水进行漂染的独到工艺,还有勤劳智慧的浏阳人民,使得“浏阳夏布”名扬天下。

  百衲:将浏阳夏布与其他手工织物的边角料,以东亚地区民间习俗中的“缝新衲旧”的方式,拼贴、组合成具有当代生活习惯的物品形式。

  地方:挪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浏阳花炮行业的视觉语言,在设计中实践“在地性”原则,以织物与服饰的形式,表达某种内生的地方品格。

  语文:夏木织物对汉字非常着迷,在设计中突出传递“夏布与汉字一样,都对东亚世界的形成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张雷 & Christoph John & Jovana Zhang(品物流形PINWU)

  品物流形设计工作室于2004年在中国杭州余杭成立。创始设计师张雷(中国)、Christoph John(德国)、Jovana Zhang(塞尔维亚)从2009年起带领团队,聚焦中国传统手工艺与材料的解构,并将其应用到艺术装置、家具设计、交通工具、空间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策展与品牌战略等领域。

  品物流形的使命:基于中国传统手工艺与材料的解构研究,颠覆传统设计语言,创作当代设计作品,即“传统的未来FUTURE TRADITION”。

  此次展出的“鞍”椅由42块木板组成,将传统自然染色工艺运用于木材上,它的结构诞生来自于中国传统的造物理念与手工艺拼布(Patchwork)——将织物用针线缝合,使不同来源的碎布拼接成一个整体。设计师应用同样的方式,将42块橡木板缝制成一个三维的整体,构建了一个拥有柔和的扶手与高靠背的座椅。同时用“缝”的方式赋予椅子一定的灵活度,当人坐在上面的时候,会发生微小的位移,使其适应身体的缓冲。

  张娜(再造衣银行)

  再造衣银行(Reclothing Bank)是独立设计师张娜于2011年创办的可持续时尚品牌。再造衣,用“再设计”的角度重新审视,回收社会废弃物,以设计的力量去改造再生,创造出适合当下的全新作品;银行,指代其作为受理废弃物的存储、流通、汇兑的模式。

  再造衣银行提倡“拒绝浪费,循环使用,时尚重生”的价值观,是多了一种对待过去的选择。经过10年的探索与深耕,再造衣银行构建出集旧衣再造、再生面料、天然环保纤维材料等科技与民艺相结合的全方位研发实验室。产品涵盖服饰配饰、家居生活、旅行户外、可移动房屋等衣、食、住、行领域,形成自己特有的回收——再造——销售——Repay给地球的完整闭环系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以可持续性时尚为核心的生活方式IP品牌。此次展出作品是为艺术家小珂独家设计的{载Haute-Couture}系列服装。

  小珂档案

  ——再造衣银行{载Haute-Couture}系列

  童年的时候,外婆为小珂房间挂了一块白底蓝色印花的窗帘布,图样是那种80年代很常见的松鹤图。在时间摇曳的斑驳里,它成为了小珂关于家、关于青春期记忆的一部分。

  18岁,小珂来到上海,就读于复旦大学。妈妈担心南方湿冷,特别从北京调配了一件军大衣寄过来。那是外面很少见的拥有独特收腰设计的女款,那些年小珂一直叠在被子上,有如部队家庭在她生活中留下的一种痕迹。

  成为艺术家的小珂后来遇到了她创作上的搭档,在他们决定成为人生伴侣的时候,婆婆送给小珂两床被套作为结婚礼物。可是直到婚姻的散场,她都没有用过。

  加上小珂自己的旧衣服一起,这些织物拼凑出了她生命的片段。当张娜用针线将这些时间的切片缝合在一起的时候,仿佛是用设计的语法去书写一段历史——如果说“历史”(History)这个词语在父系社会的语境里选择了“his”的词根,那么艺术则不动声色地讲述了“Herstory”——“她”的故事。一个家族之中三代女性的情感与记忆,藉由“衣服”这个线索连结起来,如同一种语焉不详的密码、一幅供人按图索骥的地图,针脚里密密麻麻地注解着生命的力量。

  女性的智慧本身其实是一种疗愈的力量,在设计师张娜眼里,衣服是一种能量的结界。它为我们挡风避寒,也用爱的温度包裹着我们的灵魂。

  “能量是可以被转化的,设计可以让旧的衣服重生,获得新的生命”。张娜尝试用这样一个旧衣重生的计划,用设计美学去疗愈人们的过去。就像一个心理治疗师做个案那样,她为每个人独特的记忆量身定制。

  人们提供给她自己生命不同阶段拥有特殊意义的旧衣服,她在这些记忆里做归纳、梳理、解构与提纯,回溯到人们的过去,解救他们被围困在时间之中的情感能量。最后她尊重了过去,把所有的能量整合到一起,提炼成为一件与其在“当下”时间节点的气质所呼应的新衣服,就像是一座个体专属“记忆博物馆”。张娜的角色,其实有点像这座“博物馆”的策展人,而策展(curator)其实来自拉丁词根Cure,意思是“照料人们灵魂的人”。

相关知识

设计快讯|Foster + Partners展览亮相上海
城市与设计对话 2020上海设计周走出展览中心走进公共空间
2020“为健康生活而设计”网络公益展览室内设计作品征集
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 |“城市愿景:可持续人居”展览亮相上海
拉斐尔的艺术·不可能的相遇展览云南站开幕
回音空间 X 2020设计上海将延期至5月26-29日举行
上海展览|艺术家李守白和学生-克勒猫的忆想世界来了
中国顶级灯具品牌OUI首度亮相设计上海2020
Aritco瑞特科带您看设计上海2020——五大亮点抢鲜看
“上海好设计大赛”大型电视节目盛大启动

网址: 上海明珠美术馆“长效设计:思考与实践”展览夏日登场 “长效设计”理念上海首个大型展览 http://m.jiajubaike.cn/newsview75519.html

即时动态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