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是号召全球共同关注环境问题,并呼吁各方采取积极行动保护地球的重要活动之一。2022年,我们迎来了第51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生态环境部选定“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为六五环境日主题,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
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第一财经可持续发展频道正式上线,频道将为全球企业以及投资者提供有关政策与行业低碳发展动态的优质内容,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受邀作为“可持续同行者”的立邦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钟中林先生表示:“责任创造价值,首先祝贺第一财经可持续频道上线。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课题,在全球加快推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中国都开始关注绿色建筑的发展,并带动新型建材、新能源和节能服务产业的升级。涂料装饰和保护着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空间,对建筑的节能减排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立邦以“永续大地精‘彩’”为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始终重视企业运营过程中对于环境的保护,并持续以创新科技投入环保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为实现低碳经济、双碳目标、保持经济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作出努力。”
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钟中林先生为《第一财经》可持续频道上线致以祝贺
可持续发展是立邦恪守的企业战略。在实现企业商业目标的同时,立邦重视自身对于环境的责任,携手客户和伙伴致力于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2021年,国家“双碳”政策进入提速阶段,这不只是国家的使命,也是企业的责任,更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2010 年起,立邦就开始通过推进绿色行动,以系统化的战略视角关注全价值链上的每一步碳足迹,致力打造永续发展的行业绿色生态链。立邦的数字化智能制造工厂实现了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至 2021 年底,立邦已有 5 家工厂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工厂被认定为“省级绿色工厂”,位于行业前列。立邦智能制造工厂的合理布局,也让涂料配送半径由450公里缩短至 350公里,碳排放减少约20%;粉料配送半径由250公里缩短至150公里,碳排放减少约40%。
立邦智能制造绿色工厂
以创新的思维与科技满足人们的需要是立邦的责任。立邦在中国有近700位研发人员,专注于绿色环保、健康安全的涂料和涂装解决方案的研究,至2021年累计已获得有效专利近1000篇。像立邦原生植萃漆、立邦儿童漆等多款自主研发的产品被工信部认定为“绿色设计产品”。立邦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所打造出的质感涂料,能够呈现大理石、花岗岩、海藻岩等石材,乃至丝绸、金属等的丰富质感与迷人色彩,进而减少装修装饰过程中对天然材料的消耗,以更加生态环保的方式,助力构建简约而不乏设计感的品质空间。
立邦质感涂料呈现出天然石材的质感与色彩
可持续促发展,携手客户和行业伙伴一起成长也是立邦的责任。节能降碳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旋律,推动节能低碳的绿色建筑发展,为居住者在绿色建筑中获得幸福感和安全感。经过20多年的布局,立邦中国已逐步建立并建全建筑节能保温隔热领域的全场景解决方案。至2021年底,立邦建筑节能累计应用面积已超过1.39亿平方米,相当于节约了近408088吨标准煤、减少了近894360吨二氧化碳排放,约等于4968万棵树一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立邦正式成立建筑节能事业部,大力发展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节能装饰一体板外墙外保温系统、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系统、装配式保温系统等,为建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立邦持续为建筑行业提供节能、低耗的涂装产品与解决方案
从陆地环境向海洋环境,从城市到大自然,立邦以创新技术守护地球的各个角落。立邦的船舶涂料聚水层技术,在船舶航行过程中,帮助减少船体受到的水摩擦阻力,降低航行中燃油的消耗。不使用生物抑制剂、驱虫剂的船舶防污涂料,在保证优异防污性能的同时,助力保护海洋生态和海洋生物的健康、安全与多样性。
立邦船舶涂料技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生态环境保护,不只在世界环境日。立邦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了每一天的企业实践和运营的各个环节。未来,立邦也将切实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大步迈进,以聚沙成塔的点滴努力,尽己所能地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永续大地精“彩”。
相关知识
世界环境日:立邦以可持续发展为责任创造企业价值
立邦参与联合发布《2021抗菌行业社会责任宣言》,以创新技术助力建设“健康中国”
赋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立邦携手业界专家解读涂装行业新生态
世界地球日,与立邦一同感受涂料所蕴含的环保能量
立邦上榜“福布斯2022全球企业2000强”,充分彰显强劲品牌实力
六五世界环境日:浪美新材料环保升级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浦芬丝助力世界城市日《应对气候变化 建设韧性城市》
以责任锻造绿色人居,圣象出席2020社会责任百人论坛
世界环境日:专业吸尘器品牌小狗彰显环保担当
碳中和愿景下的零碳实践!大金积极创造可持续发展经济
网址: 世界环境日:立邦以可持续发展为责任创造企业价值 http://m.jiajubaike.cn/newsview72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