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的疫情为很多人的买房计划敲下了暂停键。
幸福里APP「疫情之下,购房者与从业者调研」的数据显示,6成购房者表示购房计划或延期3个月。
同时,也给更多普通人打下了一连串的问号:对于购房者而言,新婚小夫妻能否如期住进新房?二胎已来能否如愿换到更大的房子里?父母已老能否给他们买一套冬暖夏凉的安度晚年的房子?……
2020年何时最适合出手买房?买哪个城市哪个区域?到底怎么买?
幸福里邀请到了三位买房的朋友,来聊聊他们的买房计划,也许他们的故事能帮助你了解当下的楼市一角,市场汪洋,听一听真实的故事。
1-汪先生:准备在南京买第二套房,正在观望中
2-王先生:准备在北京购入二套房
3-崔先生:准备在天津买二套房
01 疫情对于「置业计划」的影响
汪先生:“目前房产市场前景不太稳定,暂时持币观望吧。“
2019年一直在看房,没下手的原因是觉得当时楼市不太稳定,不知道是继续下跌,还是会上涨。
疫情后很多城市也出台了楼市政策,不知道这些政策会不会导致房价上涨
但是又担心疫情后很多人手上资金紧张,取消购房计划,因此购买力降低,房地产市场降价。
王先生:“说没有影响是假的,还是等疫情过去后看房吧。”
如果想去看房的话,目前售楼处也没哪家敢开门,想看也看不了,只能等着。
虽然说现在用可以网上视频看房,但我觉得买房这种大事,还是想去实地去看一下。
02 疫情对于「置业时间与地点」的影响
汪先生:“首付凑够,遇到合适的房子还是会主动出手的。”
想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下半年看看吧,上半年楼市不稳定还是观望下。
现如今也不敢出去看房,平时就使用一些看房app来搜搜,不过还是打算疫情过去后线下亲自看看几套收藏的,买房是件大事,马虎不得。
王先生:“如果可以,还是想在大城市买,大城市稳定一些。”
疫情事件,也考验了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能力。一线城市的基建与行政都比较完善便捷,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在关键时刻也许能救命。
疫情过了之后,有能力的话买房还是买北京,一线城市还是比较稳定。
我目前买房基本上就是在天津选。因为天津相对来说比北京要便宜很多,而且各方面配套、教育资源什么的也还可以。
03 疫情对于「置业关注点」的影响
汪先生:“物业是小区的管家,物业的好坏决定着居住舒适度。“
如果一个物业用心负责,那业主会方便很多,会少很多糟心事。
考虑到小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物业负责任的话老人和小孩也会安全许多。
王先生:“疫情之后如果买房还是最关注价格。”
疫情之后楼市肯定会有波动,买房前得看一下同比和环比是升了还是降了,
物业的情况怎么样,这些也是比较关注的,毕竟物业也是小区质量的重要一环。
崔先生:“疫情这段时间肯定是要暂缓一下,影响还是挺大的。”
疫情后楼市变化说不准,我觉得可能还会再下行一段时间,
如果疫情过后再买房的话,关注这个物业的管理水平肯定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因为像今年发生这么大的疫情,物业管理水平差距很大的话,直接将对社区人员的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
04 疫情对于「你家小区物业」的影响
王先生:“疫情让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靠谱物业真好。”
每天都在消毒,频次挺高的,现在小区只开了一个门,出入都要测体温,展示出入证,感觉自家小区还是很让人放心的。
我家小区是回迁房,以前物业马马虎虎,这次疫情让自家物业也变得给力多了。
每天出入都要测体温给出入卡,地库里面还得检查车的后备箱里有没有藏什么的,电梯里也天天喷消毒液。
疫情期间的我家物业在门口设置了一个检查站,进出都要量体温,登记你什么时候回来的,登记你什么时候回北京的,出入非常严格,也对安全更多了一份保障。
今年是买房的好时机么?疫情过后买房人应该如何进行决策?幸福里对话100位房产专家,为你解读楼市趋势。
上幸福里APP,看100位房产专家的观点精华:https://m.xflapp.com/f100/inner/forum?origin_from=weixin_article
幸福里是集内容、社区、工具于一体的房产信息综合平台。产品基于个性化推荐引擎向用户推荐优质的房产内容和全面、真实的房源信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面、专业、可靠的购房决策支持。
相关知识
2020选择持币还是买房?听听这些幸福里用户怎么说
外墙脱落问题为何接二连三地发生?怎么解决?听听专家怎么说
“疫情下我的买房计划”万人调研,幸福里APP发现了什么?
幸福里用户故事:拥有多套房的人如何配置房产?
幸福里APP:被疫情刷新的买房观—连坐拥多套房的人,想
“疫情影响你买房了么?”幸福里采访10000人后,得到这样的回答
自家厨房不协调,烟灶选择套装还是分开购买?
幸福里城市专题解读重庆楼市,大数据洞悉背后买房观
幸福里“幸福敲门”专题巨献:2020年重庆超硬楼市攻略
幸福里:LPR未降息,购房者利空了?
网址: 2020选择持币还是买房?听听这些幸福里用户怎么说 http://m.jiajubaike.cn/newsview1600.html